杂诗四十首

· 刘基
在昔信陵君,谦劳实弘度。 好士天下稀,宾客远倾慕。 救赵夺兵符,扫清邯郸雾。 归来存大梁,秦甲詟东顾。 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 谗言一以入,危石不可据。 日落西河阴,歌钟怨零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公子无忌,以谦和好士著称。
  • 弘度:宏大的气度。
  • 宾客:指信陵君门下的食客。
  • 救赵夺兵符: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他偷取魏王的兵符,率领魏军救援被秦国围困的赵国。
  • 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
  • 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 秦甲:秦国的军队。
  • (zhé):畏惧,害怕。
  • 木偶人:比喻无能或无心之人,此处指魏王。
  • 朽心:腐朽的心,指魏王无能。
  • (dù):蛀虫,比喻内部腐化。
  • 谗言:诽谤的话。
  • 危石:不稳固的石头,比喻不稳固的政权或地位。
  • 西河:指魏国的西部边境,即黄河以西地区。
  • 歌钟:古代的乐器,此处指音乐。
  • 零露:露水,比喻悲伤的气氛。

翻译

在往昔,信陵君以其谦和勤劳、宏大的气度著称。他喜爱士人,天下少有,远方的宾客都倾慕而来。他救赵国,夺取兵符,扫清了邯郸的困境。归来后,他保存了大梁,使秦国的军队畏惧东顾。魏王如同一个无能的木偶人,内心早已腐朽成蠹。一旦谗言进入,就像不稳固的石头,无法立足。夕阳落在西河的阴暗处,音乐中充满了怨恨和悲伤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信陵君的赞美,展现了其谦和好士、英勇救国的形象,同时对比了魏王的昏庸无能。诗中“救赵夺兵符,扫清邯郸雾”一句,生动描绘了信陵君的英雄事迹,而“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则深刻揭示了魏王的腐朽无能。结尾的“日落西河阴,歌钟怨零露”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信陵君遭遇的同情和对魏国命运的忧虑。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