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槟榔

· 刘基
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 驿吏劝我食,可巳瘴疠忧。 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 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 将疑误腊毒,复想致无由。 稍稍热上面,轻汗如珠流。 清凉彻肺腑,粗秽无纤留。 信知殷王语,瞑眩疾乃瘳。 三复增永叹,书之遗朋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槟榔(bīng láng):一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常用于咀嚼。
  • 红白文:指槟榔果实的颜色和纹理。
  • 青扶留:一种植物,其叶子常用来包裹槟榔。
  • 驿吏:古代驿站的官员。
  • 瘴疠(zhàng lì):指热带地区的疾病,如疟疾等。
  • 刺生颊:形容槟榔的刺激感。
  • 戟在喉:比喻槟榔的刺激感强烈,如同有戟刺在喉咙。
  • 岑岑(cén cén):形容头晕眼花的样子。
  • 晕蒙头:头晕,感觉四周模糊不清。
  • 腊毒:指有毒的食物。
  • 致无由:找不到原因。
  • 热上:指身体发热。
  • 珠流:形容汗水如珠子般滴落。
  • 清凉彻肺腑:形容感觉非常凉爽,透彻心扉。
  • 粗秽:粗俗不洁的东西。
  • 纤留:丝毫残留。
  • 殷王语:指古代殷商时期的王所说的话。
  • 瞑眩(míng xuàn):头晕目眩。
  • 疾乃瘳(chōu):疾病得以痊愈。
  • 三复:反复三次。
  • 永叹:长叹。
  • 书之:写下这些。
  • 朋俦(chóu):朋友。

翻译

槟榔果实有着红白相间的纹理,用青扶留的叶子包裹着。驿站的官员劝我尝试,说可以消除瘴疠的忧虑。起初,槟榔的刺激感让我感到脸颊刺痛,渐渐地,感觉像是有戟刺在喉咙。眼前出现了纷纷扰扰的花纹,头晕目眩,感觉四周模糊不清。我怀疑这可能是误食了有毒的食物,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不久,我开始感到身体发热,汗水如珠子般滴落。然而,这种感觉却带来了清凉透彻心扉,身体内的粗俗不洁之物似乎被彻底清除。我这才相信古代殷商时期的王所说的话,头晕目眩的感觉其实是疾病得以痊愈的征兆。我反复三次长叹,决定把这些感受写下来,留给我的朋友们。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作者初次尝试槟榔的经历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槟榔带来的刺激感和身体反应,以及最终带来的清凉和疾病痊愈的感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戟在喉”、“纷纷花满眼”等,生动地传达了作者的体验。同时,通过对比初试时的不适和最终的舒适,表达了作者对槟榔功效的认识和接受。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个人的体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槟榔的普遍看法和使用习惯。

注释

  • 槟榔: 一种热带植物果实,常用于咀嚼,有刺激性。
  • 红白文: 指槟榔表面的红色和白色斑纹。
  • 青扶留: 古代的一种草木,此处指包裹槟榔的叶子,可能是棕榈科植物。
  • 驿吏: 旧时驿站的工作人员。
  • 瘴疠: 指南方湿热地区常见的疾病,如疟疾等。
  • 刺生颊: 刚开始吃槟榔时,感觉像被刺痛脸颊。
  • 戟在喉: 比喻槟榔像长矛一样卡在喉咙里。
  • 纷纷花满眼: 形容眼前景象纷繁,如同花儿盛开。
  • 岑岑晕蒙头: 头晕目眩的样子。
  • 腊毒: 冬季的寒毒,这里比喻槟榔带来的不适感。
  • 致无由: 来源或原因不明。
  • 稍稍热上面: 渐渐感到头部发热。
  • 轻汗如珠流: 出现细密的汗珠。
  • 清凉彻肺腑: 吃过之后感到清爽,直达肺腑。
  • 粗秽无纤留: 意味着身体杂质被清除干净。
  • 殷王语: 据说殷王曾言,服药后会有短暂的不适,过后病就好了。
  • 瞑眩疾乃瘳: 见到模糊景象后病症会减轻。
  • 三复增永叹: 多次回味此事,感慨良多。
  • 书之遗朋俦: 将此经历写下来,赠给朋友。

翻译

槟榔果皮红白相间,包裹着青翠的叶子。驿站的工作人员劝我品尝,说是能抵御瘴气带来的忧虑。初尝时,它仿佛刺痛了我的脸颊,接着像是长矛堵在了喉咙。眼前一片花花绿绿,头晕目眩。我怀疑是冬天的寒冷毒害,又想不出它的来源。渐渐地,头部发热,汗珠如珍珠般滑落。吃过之后,凉爽透心,身体的污垢都消失了。这才明白殷王所说的话,短暂的不适后,病痛竟然减轻了。我反复思考,写下这段经历,赠予我的朋友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尝试槟榔的独特体验。从最初的惊讶与不适,到后来的清凉舒爽,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槟榔强烈的感官冲击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诗中融入了古人对疾病的认知和自然疗法的传统观念,表达了对生活滋味的深刻理解和人生体验的记录。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