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落日淮阴市,萧萧一庙存。 絮曾何处漂,饭自此时恩。 楚驿下春鸟,韩山啼暮猿。 平生知己泪,感激念王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漂母祠:纪念漂母的祠堂。漂母,古代传说中的善心妇女,曾救助过韩信。
  • 淮阴市:地名,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这里形容祠堂的凄凉。
  • :指漂母用来包裹食物的棉絮。
  • 饭自此时恩:指漂母给韩信的饭食,从此成为韩信的恩人。
  • 楚驿:楚地的驿站。
  • 韩山:可能指韩信的故乡或与之相关的山。
  • 啼暮猿:傍晚时猿猴的啼叫,常用来形容凄凉的景象。
  • 知己泪:指为知己而流的泪水。
  • 王孙:指韩信,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翻译

落日的余晖洒在淮阴的市场上,那里有一座凄凉的祠堂孤独地矗立。漂母曾在何处用棉絮包裹食物,而今她的饭食成了韩信永久的恩情。楚地的驿站旁,春天的鸟儿在歌唱;韩山之上,傍晚的猿猴在啼叫。我为平生的知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深切地怀念着那位王孙——韩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漂母祠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漂母恩情的深切怀念和对韩信的敬仰。诗中“落日淮阴市,萧萧一庙存”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落日余晖下的孤寂画面,而“絮曾何处漂,饭自此时恩”则巧妙地将漂母的善行与韩信的感恩联系起来。后两句通过对楚驿春鸟和韩山暮猿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哀思与感慨。结尾的“平生知己泪,感激念王孙”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韩信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感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