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钺(yuè):古代兵器,形似斧,用于砍杀,这里指军权。
- 九边:明朝弘治年间,为防御鞑靼、瓦剌的侵扰,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
- 惠文冠:古代武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指代高官显位。
- 受降城:是为接受匈奴投降而建的城池,这里泛指边城。
- 山阴:今浙江绍兴。此处指晋王故土。
- 岘(xiàn)首碑:即堕泪碑,在湖北襄阳。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后人立碑纪念他,见碑者莫不流泪,故称堕泪碑。这里借指功臣的纪念碑。
- 上谷:古郡名,在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这里也是边关要地。
- 天北极: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
- 云罗:如网罗一样的天空,比喻法网。
翻译
大司马王公曾接受军权登上大将的坛台,在九边重地凭借着高官的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在如同晋王故土的地方修筑边城,从边关要地上谷遥看那如同岘首碑般的功臣纪念碑。 您暂时离开朝廷前往北方,但山河依旧,您的功绩和地位不会改变。 杰出的人才已在法网之外,您应该会笑着看待南征的老将仍在坚持征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黎民表为奉送大司马王公还河东,并为李临淮而作。诗中通过对王公的功绩和地位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写王公曾拥有军权,登上大将之坛,在九边重地担任要职,展现了他的显赫地位和重要作用。
颔联中“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通过描绘修筑边城和遥看功臣纪念碑,暗示了王公的功绩如同古代的功臣一般,为国家的边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颈联“步履暂违天北极,山川不改晋王官”,说明王公虽然暂时离开朝廷,但他的功绩和地位不会因距离而改变,山河依旧见证着他的辉煌。
尾联“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表达了对王公的一种期望和祝福,认为他如同杰出的人才,能够摆脱困境,同时也对他坚持征战的精神表示敬佩。
整首诗气势恢宏,用典恰当,既赞扬了王公的功绩和品德,又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