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上人以铁如意遗余作歌答之

吾闻壮夫一吷昆吾折,大半精光犹未灭。鍊为如意坚且强,镂作盘螭颇殊绝。 宛若寒空千丈电,泠如阴山太古雪。何年却入高僧手,魍魉见之应却走。 有时举向莲花座,人天万众俱回首。羡师根尘久已除,身外尤物徒区区。 知予颇解鸿都学,相招为署阿兰居。空中一掷偶称意,倒匣不吝牟尼珠。 尘昏幸借指授力,揽结愿与行藏俱。用之可代巨鳌足,小试肯碎珊瑚株。 吁嗟人生电露真须臾,满堂金玉非良图。坏衣瓦铁堪为供,绮障转觉羞吾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uè):微声。
  • 昆吾:古代宝刀名。
  • :同“炼”。
  • (ch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
  • 魍魉(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 根尘:佛教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鸿都学: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学校,此处借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学问。
  • 阿兰居:阿兰若的居所,阿兰若是佛教寺院的总称。
  • 牟尼珠:佛珠。

翻译

我听说壮士轻轻一吹,昆吾宝刀就折断了,但大半的精光依然没有消失。将其炼制成如意,坚固而且强大,雕刻成盘绕的螭龙,非常独特绝妙。 这如意仿佛寒冷天空中千丈的闪电,又清冷如阴山自古以来的积雪。不知哪一年落入了高僧的手中,精怪见了都应该退避逃走。 有时将它举向莲花座前,人和天众多生灵都一起回头观看。羡慕师父六根六尘早已去除,身外的珍奇物品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知道我颇为了解文学艺术方面的学问,便相邀我为他的寺院署名。在空中随意一掷正好称心如意,毫不吝啬地倒出匣中的佛珠。 尘世昏暗幸好借这如意的指点助力,我愿意将它的力量与自己的行为和命运结合在一起。用它可以代替巨鳌的脚,小试一下就能击碎珊瑚树。 唉,人生就像电光朝露般短暂,满屋子的金银财宝不是好的追求。破旧的衣物和瓦铁都可以作为供奉之物,华丽的屏障反而让我觉得羞愧。

赏析

这首诗以铁如意为主题,通过对铁如意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先描绘了铁如意的坚固和独特,以及它在高僧手中的神奇力量,展现了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高僧超脱世俗的羡慕,以及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诗中还提到了铁如意的作用和力量,暗示了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像铁如意一样坚强有力。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强调不应追求物质财富,而应注重内心的修行和精神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通过对铁如意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