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高:指登临高处。
- 送目:远望。
- 漳台:漳水边的台榭,代指当地的名胜。(“漳”,读音:zhāng)
- 罗绮:丝织品,这里指穿着华丽的人。
- 馀春:暮春,残春。
- 丹梯:指高峻的山路或石级。
- 青羊栈:指艰险的山路。(“栈”,读音:zhàn)
- 树色:树木的景色。
- 白马津:古渡口名。
- 宾榻:宾客的坐榻,代指宾客。
- 孺子:指徐稚(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这里借指贤者。(“稚”,读音:zhì)
- 北门:《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后因以“北门”指士之不遇。
- 用词人:受到重用的文人。
翻译
夕阳西下,我频频登高远望,漳水边的台榭上,穿着华丽的人们已在暮春时节散去。高峻的山路环绕着艰险的青羊栈,树木的景色远远地连接着白马津。到现在,宾客中只有贤者,而那些怀才不遇的士子,最终也会得到重用。酒杯前的羽扇何须费力挥动,正是中原平息战火、尘埃落定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写落日余晖中漳台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繁华过后的寂寥之感。颔联写山路艰险和远处的景色,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颈联则表达了对贤者的敬重和对文人得到重用的期望。尾联以中原息战尘为背景,表现出对和平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展现了景色的壮美,又蕴含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