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鬼

乌鬼乌肉、乌骨骼,须发旋捲双眼碧;惯没咸水啖鱼虾,腥臊直触人鼻嗌。 汎海商夷掠将来,逼令火食充厮役;辗转鬻入中华土,得居时贵之肘腋。 出则驱辟道上人,入则谁何门前客;济济衣冠误经过,翩翩车盖遭裂擘。 此辈殊无饶勇材,不任战斗挥戈戟;独以狰狞鬼状貌,使人见之自辟易。 厚糈豢养作爪牙,威严遂与世人隔;如此威严真可畏,弃人用鬼亦可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ài):咽喉。
  • (fàn):同“泛”,漂浮,行船。
  • (yù):卖。
  • (huàn):喂养。

翻译

乌鬼有着黑色的肉体、黑色的骨骼,他们的须发卷曲,双眼碧绿。习惯在咸水中生活,吃着鱼虾,身上的腥臊味直接刺激人的口鼻和咽喉。 海外的商人把他们掳掠而来,逼迫他们改变饮食习惯,充当奴仆。辗转被卖到中华大地,得以居住在当时权贵的身边。 外出时驱赶路上的行人,进入时盘查门前的来客;众多有身份的人不小心经过,他们就会飞扬跋扈,连车盖都会被弄坏。 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勇猛的才能,不能胜任战斗,挥舞兵器;只是凭借着狰狞可怕的外貌,让人们见到他们就自行躲避。 用丰厚的食物喂养他们,使他们成为权贵的爪牙,他们的威严便与世人隔绝了;这样的威严实在可怕,放弃用人而用这些鬼一般的人,实在是可惜啊!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被掳掠来的乌鬼的形象和他们在中华大地上的行为。诗人通过对乌鬼外貌、生活习惯以及他们被权贵利用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诗中对乌鬼的描写细致入微,如“乌鬼乌肉、乌骨骼,须发旋捲双眼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乌鬼的模样。同时,通过“出则驱辟道上人,入则谁何门前客”等诗句,展现了乌鬼仗势欺人的行为。最后,诗人指出乌鬼并没有真正的才能,只是凭借外貌吓人,而权贵们却用他们作为爪牙,这种现象是可悲的,反映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和诗人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

卢若腾

卢若腾,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风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风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