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歌为邝子乾作

越城古桧青虬枝,万仞孤生沧海湄。繁阴婀娜巢鹓凤,盘根偃蹇藏蛟螭。 明堂大厦应难致,匠石挥斤几回弃。礧砢已受风霜蚀,崚?会有云霄气。 山人家在扶溪边,邂逅神物心欣然。解骖推食岂足数,移置此物当楹前。 旋开北堂上,坐我幽壑中。眼前突兀见青嶂,绕室惨淡来悲风。 初疑天台雁荡淩紫烟,中有丹梯驾日相邅连。又疑巨灵远擘昆崙丘,下有黄河万派喷薄之飞流。 阴阳为炭何年铸,至人往往能冥搜。迢迢紫沂海,郁郁三神山。 崒嵂在何所,无乃虚无间。就中拳石足怡悦,胡为跋步凋朱颜。 不如阿堵里,更著黄绮翁。弦琴坐白石,散发呼松风。 平泉良岳知何在,惟有绿树摇青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城:山名或城市名,具体所指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桧(guì):常绿乔木,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亦称“刺柏”。
  • 虬(qiú)枝:盘曲的树枝。
  • 仞(rèn):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等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 湄(méi):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 鹓(yuān)凤:鹓和凤。比喻才德出众的人。
  • 偃蹇(yǎn jiǎn):高耸。
  • 蛟螭(jiāo chī):蛟龙。螭,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于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祀等。
  • 大厦:高大的房屋。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工匠。
  • 挥斤:挥动斧头。
  • 礧砢(léi luǒ):众石累积貌。亦喻人才杰出。
  • 崚?(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 辕(yuán):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 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 擘(bò):分开;剖裂。
  • 昆崙(kūn lún):昆仑山,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 :水的支流。
  • 喷薄(pēn bó):汹涌激荡的样子。
  • 紫沂海:可能为神话中的地名。
  • 三神山: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崒嵂(zú lǜ):高峻貌。
  • 阿堵(ē dǔ):这个,此处指钱财。
  • 黄绮翁:汉初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绮里季。这里指代隐士。
  • 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的平泉庄。
  • 良岳:宋徽宗赵佶所筑的艮岳。

翻译

越城有古老的桧树,那树枝如青虬般盘曲,它在万丈深渊处独自生长在沧海之畔。浓密的树荫婀娜多姿,可让鹓凤来栖息,盘曲高耸的根部可藏蛟龙。 这样的良材难以被建造明堂大厦所用,工匠挥斧多次,最终还是将它抛弃。它虽然已受风霜侵蚀变得众石累积,但仍有高耸入云的气势。 山人家在扶溪边,偶然遇到这神奇的树木,心中十分欣喜。解下辕马供其食用都不足以表达心意,将这树木移置在屋前的柱子前。 把它放置在北堂上,仿佛让我置身于幽深的山谷中。眼前突然出现青色的山峰,环绕着屋子有惨淡的悲风吹来。 起初怀疑这是天台雁荡山,升腾着紫色云烟,其中有天梯,驾着太阳相互连接。又怀疑是巨灵神从远处劈开昆仑山,山下有黄河众多支流汹涌激荡的飞流。 这像天地为熔炉铸造而成的景象,超凡的人往往能够深入探究。那遥远的紫沂海,那郁郁葱葱的三神山。 高峻的山峰在何处呢?莫非在虚无缥缈之间。在这当中,拳头大的石头也能让人感到愉悦,为何还要跋涉前行而使容颜憔悴呢? 不如在钱财之中,更有像黄绮翁这样的隐士。在白石上弹着弦琴,散开头发,呼唤着松风。 平泉庄和艮岳如今在哪里呢?只有绿树在青空中摇曳。

赏析

这首诗以越城古桧为引,描绘了其独特的形态和气势,以及它所引发的作者的种种联想和感慨。诗中通过对古桧的生长环境、外貌特征以及被弃置的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它的坚韧与不凡。同时,作者借助对各种神奇景象的想象,如天台雁荡、巨灵劈开昆仑山等,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诗中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认为追求虚幻的东西会让人疲惫,不如像隐士一样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愉悦。整首诗意境宏大,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