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山甫归金坛

君不见句曲之山横已字,三峰巉岩势相似。金庭地肺杳莫窥,上盘天文下地理。 前有大,茆君后有杨长史。膺图受箓称上真,炼石烧丹求不死。 隐居之后琐琐尔,十赉犹存九锡风,清虚不救台城耻。 翰墨长留天地间,琅玕散落烟霞里。古柏槯残元气裂,龙池可以洗君耳。 华阳幼仙罗山甫,早岁餐芝思脱屣。风流远蹑二子踪,字艺之工亦其此。 三十无人是知己,黄河之清讵能俟。前年裹足游帝京,几度悲歌饮燕市。 布衣不得谒公卿,词场唯许交徐李。翻然更作出塞游,拟树奇功报天子。 风尘蹩躠不可留,剑气谈锋徒碨磥。上书羞蹈终南径,垂钓空思五湖水。 只今豺虎多啖争,主持正赖周中兴。君期岁暮探云谷,余亦秋风发广陵。 海鹄沙鸿不可羁,水远山长无尽期。他时肯觅朱明洞,叩门一访轩辕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曲之山:即茅山,在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
  • 横已字:形容茅山的山势像“已”字横卧。
  • 三峰:指茅山的三座山峰。
  • 巉(chán)岩:山势险峻陡峭。
  • 金庭地肺:传说中茅山的胜境,是修仙的好地方。此处形容其神秘难以窥探。
  • 上盘天文下地理:形容茅山蕴含着天地的奥秘。
  • :指道教上清派宗师陶弘景(公元 456—536 年),字符亮,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因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 茆(máo)君:同“茅君”,指汉代的茅盈,相传他在茅山修仙得道。
  • 杨长史:指杨羲,东晋时吴人,工书画,与许谧、许迈并为道教上清派宗师。
  • 膺(yīng)图受箓(lù):接受图箓,指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这里指修道者接受上天的旨意。
  • 上真:道家指修成真仙。
  • 炼石烧丹:道教徒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老的丹药。
  • 隐居之后琐琐尔:指这些隐士在隐居之后,显得微不足道。
  • 十赉(lài):道教指十种赏赐,一般指对有道之士的赏赐。
  • 九锡(cì):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 琅(láng)玕(gān):像珠子的美石。
  • 槯(cuī):同“摧”。
  • 脱屣(xǐ):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
  • 蹩躠(bié xiè):步履艰难的样子。
  • 碨磥(wèi lěi):形容高大沉重的样子,这里指罗山甫胸怀壮志却不得施展。

翻译

你难道没看到那像“已”字横卧的茅山,三座山峰险峻陡峭,形势相似。金庭地肺幽深神秘难以窥探,上蕴含天文,下包含地理。 以前有陶弘景,后来有茅盈,再后来有杨羲。他们接受上天旨意并修道成仙,烧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 这些人在隐居之后也变得微不足道,虽有十种赏赐,还存有享受最高礼遇的风范,但他们的清静虚无并不能挽救台城的耻辱。 他们的笔墨文章长久地留存于天地之间,美好的文字像珠子般的美石散落在烟霞之中。古老的柏树遭受摧残,元气破裂,龙池的水可以洗净你的耳朵。 年轻的仙人罗山甫,早年就吃灵芝想要摆脱世俗。他的风流潇洒远远追随陶弘景和杨羲的踪迹,书法技艺的精巧也在于此。 三十岁了还没有人是他的知己,像黄河水清那样的机遇怎能等到。前年裹足前往京城游历,多次在燕市悲歌饮酒。 身为平民无法拜见公卿,在文场中只允许和徐、李交往。于是决然再次做出塞之游,想要建立奇功来报答天子。 无奈风尘之中步履艰难不可久留,剑气和谈锋也只能徒然沉重无法施展。上书进言却羞于走终南山的途径,想要垂钓却空自思念五湖之水。 如今豺虎般的恶人争相吞食掠夺,主持正义正依赖周朝的中兴。你期望在岁末之时探访云谷,我也在秋风起时出发前往广陵。 海鹄沙鸿是不可羁绊的,水远山长没有尽头。以后他会寻觅朱明洞,敲门拜访轩辕师。

赏析

这首诗以茅山的神秘和历史上的隐士为背景,引出罗山甫这位年轻的求道者和有志之士。诗中描绘了茅山的雄伟神秘,以及古代隐士们的修道追求,但也指出他们的隐居并未能真正改变什么。接着描述了罗山甫的早年经历、才华和抱负,他虽有远大志向,但在现实中却遭遇困境,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诗中既表达了对罗山甫的赞美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作者的感慨。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用典丰富,语言优美,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困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