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子与补汝南太守

鸣笳伐鼓渡桑乾,不是关山叱驭难。 明月共悬金虎去,春风犹射紫貂寒。 中原回首分龙剑,河曲裁诗隔露盘。 寄谢夷门车骑客,陆沉方朔在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
  • 伐鼓:击鼓。
  • 桑乾:桑干河。
  • 叱驭:典故名,指人在艰险的路途上,鞭策马匹,奋勇前进,出自《汉书·王尊传》。
  • 金虎:这里可能指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
  • 龙剑:宝剑,这里可象征志向或抱负。
  • 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
  • 露盘:承露盘,汉武帝时建于建章宫。
  • 夷门: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后泛指城门。
  • 车骑客:指骑马的行者。
  • 陆沉: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 方朔:东方朔,西汉辞赋家,以诙谐滑稽著称。

翻译

吹响胡笳,击打着鼓,渡过桑干河,这里可不是像关山那样行路艰难,令人不敢前行。 明月一同高悬,带着调兵的虎符前往,春风中,身上的紫貂皮袄仍然感觉寒冷。 回首中原,如同龙剑分离一般,在河曲之地作诗,却隔着那遥远的承露盘。 请替我向那城门的骑马过客致谢,我像东方朔一样,在长安不被重用,才华被埋没。

赏析

这首诗是黎民表送别徐子与去补汝南太守时所作。诗的首联通过描述出征的场景,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势,同时也暗示了此次行程并非艰难险阻。颔联中“明月共悬”和“春风犹射”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金虎去”则点明了徐子与的使命。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中原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别的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无奈。尾联以东方朔自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丰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又抒发了自己的内心苦闷。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