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后吴鸿胪叔承自江都至过访

未央朝谒罢晨鸡,杨柳春风恋解携。 倡和正思临海峤,交游多在竹枝西。 金门通籍沾新命,皂帽逢人问旧溪。 曾是白莲琴酒客,莫将荣贱比云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辞官退休。
  • 鸿胪:古代官名,主管朝廷礼仪。
  • 叔承:吴鸿胪的字。
  • 过访:探望,拜访。
  • 未央:未尽,未已,没有完结。此处指宫殿,借指朝廷。
  • 朝谒(yè):指臣子朝见君主。
  • 解携:分手,别离。
  • 倡和(chàng hè):指以诗词互相酬答。
  • 临海峤(qiáo):指作者思念的地方或许在海边的山。
  • 交游:朋友。
  • 竹枝西: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指朋友们相聚的地方。
  • 金门通籍:在朝廷中记名,表示得到了任用。
  • 皂帽:黑色的帽子。
  • 旧溪:故乡的溪流,这里借指故乡。

翻译

在朝廷的早朝结束后,晨鸡啼鸣,我辞官退休。在杨柳春风中,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与友人分别。我正想着与友人在海边的山旁吟诗唱和,朋友们大多在竹枝西相聚游玩。在朝廷中得到任用,心中沾沾自喜,戴着黑色帽子的人遇到他人便询问故乡的情况。我曾经是喜好白莲、弹琴、饮酒的人,不要把荣华富贵和贫贱卑微看得像天上的云与地上的泥那样差距悬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辞官后的生活情景以及与友人的交往和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描写朝谒结束后的情景,以及在春风中与友人的别离,营造出一种略带离愁的氛围。颔联表达了对与友人在海边山旁吟诗唱和的向往,以及对朋友们相聚之地的怀念,体现出对友情的珍视。颈联描述了作者在朝廷得到新的任命,以及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荣贱的看法,认为不应过分看重地位和财富的差异,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和思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