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睢阳召饮作

貂裘堤上早凉轻,河水浑浑欲近城。 驱传总如司马倦,裹粮空愧郑庄名。 莫嗟留滞缘封事,政喜中和布乐声。 归到汉廷重结袜,故人相见是王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邵睢阳:可能指一个叫邵的人,其称号为睢阳(suī yáng),具体人物需根据更多背景信息确定。
  •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这里指穿着貂裘的人。
  • :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 浑浑:浑浊的样子。
  • 驱传:指驱使驿马传递信息。
  • 司马:古代官名,这里可能借指疲劳的官员。
  • 裹粮:携带干粮。
  • 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这里可能是说自己不像郑庄那样有名望和财力来招待客人。
  • 留滞:停留,羁留。
  • 封事:密封的奏章。

翻译

在堤岸上,穿着貂裘的人早早地感受到了轻微的凉意,河水浑浊,快要流近城池。 驱使驿马传递信息,总是像疲惫的司马官一样,携带的干粮匮乏,愧对郑庄好客的名声。 不要叹息因密封的奏章而羁留,正高兴能有中和的景象,传播着快乐的声音。 回到朝廷后,愿能像汉朝的魏公子那样重视结交贤士,故人相见,那便是王生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某种情境下的感受和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堤上的凉意和浑浊的河水,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传递信息和招待客人方面的力不从心,表现出一种疲惫和无奈。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些积极的情绪,如对中和之景和乐声的喜爱,以及对回到朝廷后结交贤士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现实状况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情感复杂而深沉。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