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诗二十二首

文姬自小解宫商,第四弦声辨渺茫。 按谱料非弹别鹤,问心应是操求凰。 霓衫右捲三铢袖,月鼎前烧百和香。 安得知音超艳俗,吴亭为奏楚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姬:蔡文姬,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擅长音律。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两种,泛指音乐。(“宫”读作“gōng”,“商”读作“shāng”)
  • 弦声:指弹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
  • 渺茫:模糊不清。
  • 按谱:按照乐谱。
  • 别鹤:乐府琴曲名,以其声悲凄。
  • 求凰: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时所弹之曲,后常用来比喻男子向心爱的女子求爱。
  • 霓衫:彩色的衣衫。
  • 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
  • 月鼎:指代香炉。
  • 百和香: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的香。
  • 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 艳俗:艳丽而俗气。
  • 吴亭:指代吴地的亭子。
  • 楚明光:古曲名。

翻译

文姬从小就熟知音乐,她弹奏第四弦的声音隐约而又有些模糊。按照乐谱弹奏,料想并非是弹那悲伤的别鹤曲,询问内心应该是在弹奏求爱的求凰曲。她彩色的衣衫右边卷起,露出三铢重的衣袖,在月鼎前焚烧着百和香。哪里能够得知超越艳俗的知音呢,在吴亭为其演奏楚明光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精通音律的女子形象,诗中通过对文姬的音乐才能、服饰以及焚香等细节的描写,展现出她的高雅气质和内心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文姬对音乐的精通,尤其是第四弦声的描写,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乐曲的猜测,暗示了文姬内心可能存在的情感追求。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她的外在形象和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希望通过演奏古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首诗意境优美,用典巧妙,将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黎景义

黎景义,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