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灯夕: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 草堂:指诗人居住的简朴房屋。
- 初泛:初次划船。
- 小舟:小船。
- 春雨新霁:春雨过后天空放晴。
- 宛在:仿佛在。
- 中流:河流中央。
- 渤澥:古代对渤海的称呼。
- 淡云疏雨:淡淡的云和稀疏的雨。
- 过高城:越过城墙。
- 自信:自行。
- 牙樯:象牙装饰的桅杆,这里指船。
- 悬:悬挂。
- 双杵鸣:古代用来捣衣的木杵,两杵相击发出声音。
- 延:邀请。
- 俗客:普通客人。
- 钟鼓:古代用来报时的乐器。
- 报新晴:报告天气放晴的消息。
- 填沟壑:指死亡。
- 疏放:放纵不羁。
-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江河。
- 风流:风采,这里指江河的壮丽景色。
- 万古情:永恒的情感。
翻译
仿佛在清澈的渤海中央,淡云和稀疏的雨越过了高高的城墙。春风自行吹动着船上的桅杆,新月悬挂在天空中,双杵相击发出声响。不要奇怪孩子们邀请了普通客人,也不必劳烦钟鼓来报告天气放晴的消息。我虽未死,但只有放纵不羁,江河的壮丽景色和永恒的情感万古流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诗人在元宵节泛舟河中的情景。诗中,“宛在中流渤澥清”一句,以渤海为喻,形容河流的清澈宽广。后文通过“淡云疏雨”、“春风自信”、“新月悬双杵鸣”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尾联“未填沟壑惟疏放,江汉风流万古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江河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深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