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囊

杖藜徐步诣芳洲,谁信僧家有乐丘。 万树鸟声鸣节换,四围春色驻溪流。 吹笛谁人来古院,鸣钟衲子在高楼。 韶华屈指春将半,不醉香醪不破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拄着藜木拐杖。杖,此处作动词,拄着。
  • :前往,到达。
  • 芳洲:花草丛生的水中小岛。
  • 乐丘:快乐的土山,指僧人的墓地。
  • 节换:季节的变换。
  • :停留。
  • 溪流:山间的小河。
  • 吹笛:吹奏笛子。
  • 古院:古老的寺院。
  • 鸣钟:敲响钟声。
  • 衲子:僧人。
  • 高楼:此处指寺院中的高塔或楼阁。
  •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 屈指:形容时间短暂,很快。
  • 香醪:美酒。
  • 破愁:解除忧愁。

翻译

拄着藜木拐杖缓缓走向花草丛生的水中小岛,谁能相信在僧人的世界里也有快乐的墓地。 万鸟的鸣叫声标志着季节的变换,四周的春色停留在山间的小河旁。 不知是谁在古老的寺院中吹奏笛子,僧人们在高塔上敲响钟声。 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如果不畅饮美酒,怎能解除心中的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寺院的宁静与生机,通过“杖藜徐步”、“万树鸟声”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悠闲与活力。诗中“吹笛谁人来古院,鸣钟衲子在高楼”一句,巧妙地将寺院的宁静与僧人的生活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宁静的向往。结尾的“不醉香醪不破愁”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酒解愁的渴望。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