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陈天游京兆兼呈白楼冢宰

大道元来是大同,谁分大海入纤筒。 区区索我形骸外,浩浩同胞宇宙中。 骞举直须凭巨翼,廓清端合谢长风。 欲知圣学真端的,去问舂陵无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元来:原来。
  • 大同:古代指广泛的社会和政治理想,即天下为公,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
  • 骞举:高飞。
  • 廓清:澄清,肃清。
  • 舂陵:地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附近,这里可能指代某位隐居的高人。
  • 无极翁:可能指某位深谙道学的高人,具体身份不详。

翻译

原来大道就是普遍的和谐,谁能将浩瀚的大海纳入细小的筒中呢? 那些琐碎的事物只是形体之外的追求,而我们浩瀚的同胞之情遍布宇宙之中。 要高飞必须依靠巨大的翅膀,要澄清世界必须借助强劲的风。 想要了解真正的圣学精髓,就去请教那位隐居在舂陵的无极翁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道的理解和对真正学问的追求。诗中,“大道元来是大同”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即追求一种普遍和谐、人人平等的社会状态。后文通过对比大海与纤筒、巨翼与长风,形象地表达了实现理想需要的力量和决心。最后,诗人提出要了解真正的圣学,需要向深谙此道的高人学习,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的尊重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学问的坚定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