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伯元宰武义

· 符锡
细雨都门洒鬓丝,葛衣初授客行时。 卿家兄弟知名旧,远道弦歌出宰迟。 凋瘵岂惟西浙在,廉明真与长官期。 巢云我待寻庐阜,鸿雁高飞见羽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都的城门,这里指北京。
  • 鬓丝:鬓角的头发,比喻年老。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夏季常穿。
  • 卿家兄弟:指黄伯元及其兄弟。
  • 弦歌:古代以琴瑟伴奏歌唱,这里指教化。
  • 出宰:出任县令。
  • 凋瘵:衰败困苦。
  • 西浙:指浙江西部。
  • 廉明:廉洁明察。
  • 长官:上级官员。
  • 庐阜:庐山。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书信的人。
  • 羽仪:羽毛装饰,比喻人的外表或风采。

翻译

在京都的城门下,细雨洒在鬓角的头发上,我初次穿着葛衣,作为客人踏上远行之路。黄家的兄弟们早已闻名遐迩,你远道而来,以教化之歌出任县令,虽然有些迟了。浙江西部并非唯一衰败困苦之地,但我真切期待你能廉洁明察,如同上级官员所期望的那样。我等待着去庐山寻找云巢,而你就像高飞的大雁,展现出非凡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符锡为送别黄伯元出任武义县令而作。诗中,“细雨都门洒鬓丝”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氛围,而“葛衣初授客行时”则点明了黄伯元即将踏上旅途。诗中对黄伯元及其兄弟的赞誉,以及对他廉洁明察的期望,都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结尾的“鸿雁高飞见羽仪”更是以高飞的鸿雁比喻黄伯元,预祝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展翅高飞,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