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罗蘖山方伯入觐

· 张诩
海国秋风搅树声,粤山粤水送君行。 八年四海维藩誉,万里长驱入觐情。 已见东南悲水火,还闻西北事经营。 高材端合为时用,安得如前谷口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蘖山:人名,可能是指罗蘖,山为其号或别称。
  • 方伯:古代对诸侯中的领袖或地方长官的尊称。
  • 入觐:古代诸侯或地方官员进京朝见君主。
  • 维藩:维护边疆,指担任边疆地区的官员。
  • 高材:指才能出众的人。
  • 谷口耕:比喻隐居或退隐。

翻译

海国的秋风吹动树枝,发出声响,粤地的山川水流送你远行。 你担任边疆官员八年,声誉遍布四海,现在万里长驱,怀着朝见君主的情感。 东南地区因水灾和火灾而悲伤,而西北地区则传来正在经营的消息。 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本应为时代所用,怎能像以前那样隐居在谷口耕种呢?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诩赠别罗蘖山方伯的作品,表达了对罗蘖山方伯的敬重和对其远行的祝愿。诗中,“海国秋风”与“粤山粤水”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而“八年四海维藩誉”则赞扬了罗蘖山方伯的政绩和声望。后两句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作者对罗蘖山方伯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国家贡献才华,而不是退隐山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