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后八咏

天堑长江城石头,偏安誇羡未能休。 太行为郭中原北,天险黄河到海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堑(qiàn):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比喻地势险要,不易通过。
  • 城石头:指南京城,因其地有石头山而得名。
  • 偏安:指国家或政权局限于一隅,未能统一全国。
  • 誇羡(kuā xiàn):夸耀和羡慕。
  • 太行:山脉名,位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 :城墙。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之地。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翻译

长江如天堑般环绕着石头城南京,人们对于这种偏安一隅的羡慕和夸耀从未停止。太行山脉作为北方的屏障,守护着中原大地,而黄河这条天险之河,从这里流向大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城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通过“天堑长江”和“城石头”突出了南京的险要和重要性。诗中“偏安誇羡未能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南京作为南明政权都城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则通过太行山和黄河的描绘,展现了中原地区的自然屏障和地理特征,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统一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