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秋有鹤降于吏部庭见素翁和白岩诸公有作予亦步韵二首
小黠纷纷笑大痴,高标插翅与群疑。
鹳行误戴丹砂子,燕尾兼衣白雪谁。
独立可忘三岛日,长鸣欲彻九天时。
主人况有梅花月,饮啄尤堪自蹑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吏部:古代官署名,负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事务。
- 见素翁:可能指某位官员或文人。
- 白岩:可能指某位官员或文人。
- 步韵:按照前人诗作的韵脚作诗。
- 小黠:小聪明。
- 大痴:大愚笨。
- 高标:高洁的标志。
- 插翅:比喻超越常人。
- 鹳行:鹳的行走,比喻人的行为。
- 丹砂子:红色的砂粒,比喻小聪明。
- 燕尾兼衣:燕尾服,比喻文雅。
- 白雪:比喻纯洁。
- 三岛:神话中的仙岛,比喻遥远的理想之地。
- 九天:极高的天空,比喻极高的境界。
- 梅花月:梅花与月光,比喻高洁的情操。
- 饮啄:饮食,比喻生活。
- 蹑追:追随。
翻译
笑那些小聪明者纷纷嘲笑大愚笨,高洁的标志插上了翅膀,让众人疑惑。 鹳的行为误以为是戴了红色的小聪明,燕尾服般的文雅兼有白雪般的纯洁,谁人能比? 独立于世,可以忘却仙岛般遥远的日子,长鸣一声,想要直达九天之时。 主人还有梅花与月光相伴,这样的生活,自然值得追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小聪明与大愚笨,以及高洁与世俗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小聪明的鄙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插翅”、“白雪”、“三岛”、“九天”等,构建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意境。最后两句以梅花与月光为伴,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高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