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鳌峰别驾于西台遍观胜景乐而有作六首见日亭

九年面壁须忘壁,到了忘时又著忘。 忘与不忘真体见,山风吹动薜萝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面壁:指佛教徒静坐修行,面对墙壁,排除杂念。
  • :在这里指的是超越物质形态,达到精神上的超脱。
  • 真体:指事物的本质或真实状态。
  • 薜萝裳:薜萝是一种植物,这里指用薜萝编织的衣服,象征隐士的生活。

翻译

九年面对墙壁修行,本应忘却墙壁的存在,但到了真正忘却之时,却又执着于忘却本身。 忘与不忘之间,事物的真实状态得以显现,山风吹动着隐士的薜萝衣裳。

赏析

这首诗通过“面壁”与“忘”两个动作,探讨了修行的境界与心境。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达到精神超脱的修行理念。诗中的“忘与不忘真体见”一句,巧妙地将修行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展现了修行者在忘与不忘之间领悟到的真实境界。末句以山风吹动薜萝裳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隐士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增添了诗意的深远与超脱。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