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琴冈黄大巡次韵石翁钓台之作因送还朝

也须插柳记巡年,东巡西民望眼穿。 丹心自照清江水,却笑山阴爱一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以回应或和诗。
  • 琴冈: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黄大巡:人名,可能是当地官员。
  • 次韵:和诗时使用原诗的韵脚。
  • 石翁:人名,可能是指某位老者或隐士。
  • 钓台:钓鱼的平台,此处可能指石翁常去的地方。
  • 巡年:巡视的年份。
  • 东巡:向东巡视。
  • 西民:西边的百姓。
  • 丹心:忠诚的心。
  • 清江水:清澈的江水,比喻心境清澈。
  • 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 爱一钱:比喻对金钱的喜爱。

翻译

也要插柳记下巡视的年份,向东巡视时,西边的百姓盼望得眼睛都穿了。我的忠诚之心自然照亮这清澈的江水,却笑那山阴之地的人对一钱之物过于喜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巡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忠诚的自我期许。诗中“插柳记巡年”形象地记录了巡视的重要时刻,而“东巡西民望眼穿”则生动地描绘了百姓对巡视的期盼。后两句以“丹心自照清江水”自喻忠诚,与“笑山阴爱一钱”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对金钱的淡泊和对忠诚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为民服务的决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