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月亭

荒亭高倚白云堆,槛外风涛入坐来。 万古仍悬波底月,祇今谁是谪仙才。 天留采石供汤沐,地拥三江佐举杯。 莫怪石尤羁客舫,为公端合再低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捉月亭: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在采石矶醉酒后跳入江中捉月而死,后人在此建亭纪念,名为捉月亭。
  • 缵(zuǎn):继承。
  • 槛(jiàn):栏杆。
  • 祇(qí):只。
  • 谪仙:指李白,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
  • 采石:指采石矶,相传李白在此地溺亡。
  • 汤沐:沐浴。
  • 石尤:传说中逆风阻止行船的神。
  • 端合:确实应该。

翻译

荒凉的亭子高高地倚靠在白云堆积的地方,栏杆外的风浪涛声传入座位中来。 自古以来,那月亮仍然悬挂在江波之底,只是如今谁才是像李白那样的谪仙之才呢? 上天留下这采石矶供人沐浴游玩,大地拥抱着三江辅佐人们举杯畅饮。 不要责怪那石尤神羁留了客船,为了这座亭子确实应该再次流连忘返。

赏析

这首诗围绕捉月亭展开,首联描绘了亭子的高峻和所处环境的壮阔,风涛之声仿佛近在咫尺,烘托出一种雄伟的氛围。颔联通过对月亮的永恒存在和谪仙之才的思考,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以及对当今人才的感慨。颈联写上天赐予采石矶这一美景供人游玩,大地三江相伴,增添了欢乐的氛围。尾联则以不要责怪石尤神羁留客船,应再次为捉月亭而流连忘返作结,进一步强调了亭子的魅力。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又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