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思张楚瑟拟鸠媒,愿学秦箫绕凤台。 柳条欲折不堪折,梅花将开犹未开。 虬箭暗浮寒漏永,银河半落众星回。 屏中宝炬空垂箸,床上薰笼祇自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张楚瑟:“张”指弹奏,“楚瑟”(sè)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产自楚国,其音悲凄。
  • 鸠媒:指婚娶之媒,鸠鸟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鸟,象征着婚姻的美好。
  • 秦箫:源自秦国的箫。
  • 凤台:传说中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的吹箫之处,后人泛指男女相悦的场所。
  • 虬(qiú)箭:古代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
  • 漏永:指时间漫长,漏是古代计时器。
  • 宝炬:蜡烛的美称。
  • 箸(zhù):指灯芯。
  • 薰笼:有覆盖的熏炉,可熏香、烘物或取暖。
  • 祇(zhǐ):仅仅,只。

翻译

想要弹奏楚地的瑟来寻找美好的姻缘,希望学着用秦地的箫声围绕那象征爱情的凤台。 柳条想要折断却又不忍折断,梅花将要开放却仍未绽放。 计时的虬箭在暗中随着时间流逝,寒冷的夜漏声似乎没有尽头,银河半落,众多星星回转。 屏风里的蜡烛徒然地垂着灯芯,床上的薰笼也只是自己慢慢化为灰烬。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期待、思念和淡淡的忧伤情绪。诗的前两句通过“思张楚瑟”和“愿学秦箫”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柳条欲折不堪折,梅花将开犹未开”,用柳条和梅花的状态,象征着情感的纠结和期待,既想有所表达,又有所顾虑,同时也暗示着时机尚未成熟。接下来的“虬箭暗浮寒漏永,银河半落众星回”,通过描写时间的流逝和星空的变化,烘托出一种寂静而漫长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等待的感觉。最后两句“屏中宝炬空垂箸,床上薰笼祇自灰”,则以蜡烛和薰笼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无奈。整首诗意境含蓄,情感细腻,用各种象征性的意象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世界。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