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仲策别驾之任太平

昔日刺方州,黔陬欣遗躅。 坎坛胡为尔,去去丽江曲。 督邮官不薄,幽瘼恣遐瞩。 况折陶令腰,兼展士元足。 露冕行春郊,绿畴翠如浴。 佩刀怀伊人,令德庶可续。 顾敷玄化洽,革彼獠夷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黔陬(qián zōu):古县名,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
  • 遗躅(zhú):犹遗迹。
  • 坎坛:坎坷不平。
  • 幽瘼(mò):民间的疾苦。
  • 遐瞩(zhǔ):远望,远望的目光。
  • 露冕:古代帝王贵族或者官员礼帽的一种,后专指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 玄化:指圣德教化。
  • 獠夷: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翻译

以前在地方州郡任职,在黔陬留下了令人欣喜的踪迹。 道路为何如此坎坷不平,你将要前往丽江的边地。 督邮这一官职并不差,能够尽情地关注民间的疾苦。 况且不必像陶渊明那样为五斗米折腰,还能够像庞统那样施展才能。 戴着礼帽在春天的郊外巡视,绿色的田野就像被水洗过一样翠绿。 佩带着宝刀心中怀念着那个人,希望美好的品德能够延续下去。 希望广泛推行圣德教化,改变那些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日缵为送别欧仲策去太平担任别驾一职而作。诗的开头回忆了欧仲策过去的政绩,接着描述了他即将前往的地方路途坎坷,但也强调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和意义。诗中提到督邮官虽不算高位,但可以关注民间疾苦,同时鼓励欧仲策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不必屈从于权贵。诗中还描绘了春天郊外的美景,以此衬托出对欧仲策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推行圣德教化,改变当地的风俗。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和教化的关注。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