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集王元美宅赋得弄玉吹箫障子

· 谢榛
垂老疏狂燕赵客,今宵雅集王郎宅。 堂开屏障出丹青,杂花抱石烟冥冥。 中有仙匹为谁子,云是秦娥及箫史。 秦王昔日起高楼,帘捲曲栏人并倚。 咸阳城头悬月明,玉箫吹作凤凰声。 忽令千树秋风生,又令百鸟翻然惊。 太空袅袅清不绝,声落万里丹山穴。 坐揽德辉下宫墙,并乘彩翼凌穹苍。 直上清都朝紫皇,俯视九州尘茫茫。 神游元气几千载,因之驱石填东海。 祖龙驾归多鲍鱼,浮云一散河山在。 二仙缥缈不可知,吴歌且复挥金卮。 他日功成鹤书至,拂衣莫负蓬莱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狂(shū kuáng):豪放,不受拘束。
  • 燕赵客:古代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此处指代豪迈之人。
  • 雅集: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 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huò),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所以“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 冥冥(míng míng):形容昏暗的样子。
  • 秦娥:古代秦国的美女。
  • 箫史:传说中善于吹箫的仙人。
  • 曲栏:曲折的栏杆。
  • :悬挂。
  • 袅袅(niǎo 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绵延不绝。
  • 德辉:仁德的光辉。
  • 紫皇:道教传说中的天帝。
  • 祖龙:指秦始皇。
  • 鹤书:古时征辟贤士的诏书。因用鹤头书体,故称。
  • 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
  •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翻译

我这将老之人,如豪放的燕赵之士,今晚在王郎的宅子里参加优雅的集会。 堂屋里展开的屏风上绘有图画,各种花卉环绕着石头,烟雾朦胧。 画面中有一对神仙伴侣,不知是谁,据说乃是秦娥和箫史。 昔日秦王建起高楼,帘卷着曲折的栏杆,两人相偎相依。 咸阳城头上明月高悬,玉箫吹奏出凤凰般的声音。 这声音忽然使得千万棵树在秋风中摇动,又让百鸟惊恐地翻飞。 那悠扬的声音在太空中袅袅不断,传落到万里之外的丹山洞穴。 他们坐在那里,拥抱着仁德的光辉走下宫墙,又乘着彩色的羽翼飞向苍穹。 径直登上天庭朝拜天帝,俯瞰九州大地,尘世一片茫茫。 他们的神魂在天地间遨游了数千年,因此驱使石头去填东海。 秦始皇驾崩后,灵车中充满了腥臭的鲍鱼,如浮云般的权势一消散,山河依旧存在。 这两位神仙缥缈难寻,不知去向,暂且唱着吴歌,再次举起金杯畅饮。 日后功成之时,征辟贤士的诏书到来,归隐之时不要辜负了蓬莱仙山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参加在王元美宅中的集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弄玉吹箫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奇幻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的追溯,如秦始皇建高楼、箫史弄玉的传说,又有对神话世界的想象,如神仙伴侣遨游天地、驱使石头填海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美妙的箫声和神奇的景象。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如“祖龙驾归多鲍鱼,浮云一散河山在”,表达了对权势如浮云的认识和对山河长存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