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同余承采张闰生罗幼良无极诸子集张约之斋中得一先韵

冻杀疏林断野烟,一天孤月未成圆。 诗非我辈谁当咏,话入寒更拚不眠。 星聚厌烦朝史奏,烛残虚想阁藜燃。 千秋偃蹇容相狎,肯信乾坤独有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林:稀疏的林木。
  • 野烟:荒野的烟雾。
  • 寒更:寒夜的更点。
  • 星聚:比喻群贤聚集。
  • 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人的傲岸不羁。
  • (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翻译

冬天的夜晚,树林被严寒冻得疏落,野外的烟雾也已断绝,天空中那一轮孤月还没有变成圆满的形状。 诗歌除了我们这些人还有谁应当吟咏呢?谈到寒夜更深处,大家都争相不肯去睡。 群贤聚集,已经厌烦了朝廷史官的奏报,蜡烛将要燃尽,徒然想象着阁中的藜杖燃烧。 千年来那些傲岸不羁的人能够彼此亲近,怎肯相信只有天地乾坤独自拥有权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文人雅士相聚的情景,表现出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冬夜的寒冷和孤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颔联则表达了诗人们对诗歌的热情,以及在寒夜中畅谈的兴致。颈联中,诗人提到对朝廷事务的厌烦,以及对理想的一种虚幻的想象。尾联强调了诗人们的傲岸不羁和对权威的不盲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文学的独特见解。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