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倪明府

黄钟之响久已寥,我侯振之鸣韶箫。鼓于宫堂笙磬调,二八玄鹤剔清霄。 葳蕤雏凤呼相招,感激至气流轻飙。流轻飙,错咸池。 散海雾,濯炎曦。朱丝为管约,宝珥饰琴徽。圣主宣剔赓礼乐,侍臣率和柏梁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钟”读音:zhōng)
  • :稀少,静寂。
  •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这里指倪明府。
  • 韶箫:古代乐器。
  • 宫堂:宫殿中的大堂。
  • 笙磬:笙和磬,古代的两种乐器。
  • 二八玄鹤:指十六只黑色的仙鹤。
  • 剔清霄:直上云霄。“剔”,在这里有“直上”的意思。
  • 葳蕤:形容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雏凤羽毛丰满的样子。(“蕤”读音:ruí)
  • 轻飙:微风。
  • 咸池: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沐浴的地方。
  • 海雾:海上的雾气。
  • :洗。
  • 炎曦:炽热的阳光。
  • 管约:指管乐器上的约束,如用以调节音高的装置。
  •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珥”读音:ěr)
  • 琴徽:琴上系弦之绳。
  • 宣剔:宣布并整治。
  • :继续,连续。

翻译

黄钟的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响起,变得稀少寂静了,倪明府您将它重新振作,鸣响韶箫之音。在宫堂中击鼓,吹奏笙磬,音律协调,十六只黑色的仙鹤直上清澈的云霄。 羽毛丰满的雏凤互相呼喊招呼,感激的情感化作微风流动。微风轻拂,如错落在咸池之畔。 吹散海上的雾气,洗净炽热的阳光。用朱丝作为管乐器的约束,用宝贵的耳饰装饰琴上的系弦之绳。圣明的君主宣布并整治,继续推行礼乐,侍臣们纷纷应和,创作柏梁诗。

赏析

这首诗以音乐为主题,描绘了倪明府振兴音律的情景,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好景象和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黄钟、韶箫、宫堂笙磬、玄鹤、雏凤等,营造出一种庄严、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通过对音乐的赞美,表达了对倪明府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圣主宣剔赓礼乐,侍臣率和柏梁诗,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的文化景象。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