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内相:唐宋以来对翰林学士的别称,这里指阮太监。(注:“内相”一词,在古代常用来称呼在宫廷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官员,这里用于指代太监,有些不寻常,但结合诗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对阮太监地位的一种强调)
- 承宣:继承发扬。
- 黎庶:百姓。
- 镐邑: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此处指代都城。(注:“镐”读音为“hào”)
- 斯干诗咏:《斯干》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此诗是歌颂宫室落成的诗歌。
- 灵台:周文王所建,用于观测天文、祭祀天地、宣德化民。这里都用以指代营建的成果。
- 俪美:并美。
- 赓歌:作歌以和,多用于君臣之间。
翻译
阮太监从玉阶上下来传达旨意,这次营建工程并没有耗费百姓的钱财。 圣明的仁德教化如同天空覆盖大地,百姓们欢心喜悦,如同子女归附。 就像洛水水利工程建成使得镐邑增添光彩一样,这次的营建如同《斯干》诗中所歌颂的那样,是继灵台之后的又一伟大建筑。 如今天下有这样美好的事情,能与周代的盛世相媲美,我想要献上和歌,却惭愧自己才能浅薄。
赏析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某项营建工程的完成,并且是应陈都堂的要求为阮太监而题。诗中首先赞扬了阮太监在工程中的作用,强调了工程没有给百姓带来负担,体现了仁德教化。接着,通过将此次营建工程与历史上的著名建筑相媲美,如洛水水利工程、镐邑、《斯干》诗中所歌颂的建筑以及灵台等,突出了该工程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盛事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完全表达出对这一事件的歌颂。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恰当,既表达了对营建工程的肯定,也展现了对圣明统治和仁德教化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