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酬:酬答,应答。
- 倪学士:倪姓的学士,具体所指不详。
- 穷鳞:失水之鱼,比喻处在困境中的人。(“鳞”读作“lín”)
- 点额:比喻差一点而未获得录取或及第。
- 龙门: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 河神:传说中掌管河流的神祇。
- 群党:指结党营私的一帮人。
- 忍:狠心,残忍。
- **心平」:犹心狠。
- 嫁祸:把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
- 斯文:这里指文人或文化人。
- 衔冤:含冤,冤屈无处申诉。
- 长沙才子:指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指有才华而不得志的人。
- 谩:徒然,空自。
- 题赋:写作赋文。
- 东坡道人: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 休照盆:化用苏轼《东坡志林》中的典故,此处表示不要再陷入无谓的纷争或烦恼中。
- 四海苍生:指天下的百姓。
- 翘首:抬起头来(远望),形容盼望殷切。
- 还朝:返回朝廷。
- 端儗(nǐ):意为拟定,打算。
翻译
像失水之鱼在龙门下未能跃过而名落孙山,归途中埋怨河神,心中的愤恨简直要将其吞掉。那些结党营私的人残忍地把灾祸转嫁他人,文人墨客们悲愤流泪,为含冤者感到惋惜。就如长沙的才子贾谊徒然题赋抒发心中苦闷,东坡居士也该停止陷入无谓的纷争烦恼中。天下的百姓都殷切地盼望,期待着(主人公)返回朝廷,打算叩拜皇恩。
赏析
这首诗以悲愤的情绪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文人遭遇的不满。诗中用“穷鳞点额下龙门”形象地描绘了落第者的失落和怨恨,“归怨河神恨欲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群党忍心平嫁祸,斯文挥泪惜衔冤”揭露了结党营私者的恶劣行径以及文人的冤屈,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愤慨。“长沙才子谩题赋,东坡道人休照盆”用贾谊和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有才华而不得志者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无谓的困扰。最后两句“四海苍生正翘首,还朝端儗拜王恩”,则表达了百姓对朝廷的期待和对恩情的企盼,也可能暗示了作者对朝廷能够改善现状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人们的心态。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示彭节归任 》 —— [ 明 ] 韩雍
- 《 松轩为陈詹事安简乃弟题 》 —— [ 明 ] 韩雍
- 《 近得文儿书报数年间置有田若干亩予窃自念平生宦拙未尝有私积遗文惟南京常禄付文置产亦未必遽能得如此之多诚吾儿干蛊才优节缩日用所致也昌黎先生尝曰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吾今有所归志可遂矣喜甚赋诗美之且期望之 》 —— [ 明 ] 韩雍
- 《 寿简庵王先生 》 —— [ 明 ] 韩雍
- 《 西湖钱别瞿中书次钱学士韵三首 》 —— [ 明 ] 韩雍
- 《 西江第一楼诗 》 —— [ 明 ] 韩雍
- 《 山行即事有感二首寄李九川 》 —— [ 明 ] 韩雍
- 《 次韵答夏季爵大理二首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