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别驾仲谐金陵浩歌篇
建业世居风俗古,盛年游好谁相与。
石头城影落晴波,扬子江声喧暮雨。
豪贵笙歌虚岁华,即今礼乐几名家。
日蔼低浮杜蘅色,春深半吐梧桐花。
凤凰台上青天近,文物好谈吴与晋。
北瞻形胜帝王州,王气茫茫殊不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业:南京在三国时的古称。(建,jiàn)
- 相与:相互结交,结伴。(与,yǔ)
- 石头城:位于南京的一处古城,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此处是借指南京。(头,tóu)
- 扬子江: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扬,yáng)
- 豪贵:指地位高、有权势的富贵之人。(豪,háo)
- 岁华:岁月,年华。(华,huá)
- 杜蘅:一种香草。(蘅,héng)
翻译
南京这个地方世世代代居住,风俗古老。在年轻力壮、喜好游玩的盛年,谁与我结伴同游呢? 石头城的影子倒映在晴朗的水波中,扬子江的涛声在傍晚的雨中喧闹不息。 富贵人家的笙歌浪费了美好的年华,如今又有几家真正懂得礼乐呢? 阳光柔和地低照着,杜蘅呈现出淡淡的颜色,春已深了,梧桐花半开半吐。 凤凰台上,仿佛离青天很近,这里的文化遗迹,适合谈论吴和晋的历史。 向北远望,这地形优越的帝王之都,帝王之气茫茫无尽,没有消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的古老风俗、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文化底蕴。诗的开头表达了对南京古老风俗的赞美以及对结伴同游之人的期待。接着通过描写石头城影和扬子江声,展现了南京的独特景致。然后,诗人对豪贵们虚度年华、不重礼乐的现象进行了批判。诗中对阳光、杜蘅、梧桐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氛围,增添了画面感。最后,诗人提到凤凰台,强调了南京作为帝王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以及其蕴含的绵绵不绝的王气。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南京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