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罗茂才兼送南归

萍蓬天外忆罗浮,客路风霜感百忧。 孤鹤唳穷千里月,断鸿声彻九江秋。 时情漫道同云薄,往事都教付水流。 悬榻自知惭仲举,可能徐孺共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蓬(píng péng):像浮萍、蓬草一样飘泊不定,比喻行踪无定。
  •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境内,常作为家乡或美好地方的象征。
  • (lì):鸟鸣。
  • 断鸿:失群的孤雁。
  • 漫道:不要说,别说。
  • 悬榻:《后汉书·徐稚传》载,陈蕃为太守时,不接宾客,惟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悬榻”喻礼待贤士。
  • 仲举:指陈蕃,字仲举。
  • 徐孺:即徐稚,字孺子。

翻译

在这漂泊不定的日子里,我在天外之地回忆起罗浮山,旅途的风霜让我心生百般忧愁。 孤独的仙鹤在千里明月下哀鸣,失群的孤雁叫声响彻九江的秋天。 时下的人情不要说像云一样淡薄,过往的事情都让它如水流走。 我深知自己礼待贤士比不上陈蕃,不知是否能如他那样让徐孺子停留。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在漂泊旅途中的忧愁和对人情世事的感慨。首联通过“萍蓬”“客路风霜”,表现出诗人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颔联以“孤鹤”“断鸿”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孤独和凄凉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对人情淡薄的无奈和对往事的释然。尾联运用“悬榻”的典故,自谦不如陈蕃,同时也流露出对能有贤士停留的期望。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