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浙行值岁方暮

岁暮阴阳羁旅泊,天涯泉石梦郊居。 红尘再拟看花会,白社初抛种树书。 适越有怀探禹穴,浮江无用吊三闾。 春来依旧王孙道,芳草东风不负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羁旅(jī lǚ):长久寄居他乡。
  • 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 阴阳:这里指季节变化。
  • 白社: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 禹穴:相传为大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绍兴之会稽山。
  • 三闾(lǘ):指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曾任此职,此处借指屈原。

翻译

一年将尽,季节变换,我漂泊在他乡。身在天涯,心却梦着在郊外的居处,那里有清泉奇石。本想再入尘世去看花会,却又初次抛开了在乡间种树隐居的想法。前往越地,心中怀着探寻禹穴的念头;在江上漂浮,觉得凭吊屈原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春天来了,依然走在贵族子弟行走的道路上,东风吹拂着芳草,没有辜负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之时的羁旅之思和复杂的心境。首联通过“岁暮阴阳”和“羁旅泊”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漂泊他乡的孤独,同时“天涯泉石梦郊居”又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颔联中“红尘再拟看花会”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期待或矛盾心态,而“白社初抛种树书”则暗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初步放弃。颈联“适越有怀探禹穴”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寻,“浮江无用吊三闾”则流露出对凭吊屈原的一种别样思考,或许含有对某种传统观念的反思。尾联“春来依旧王孙道,芳草东风不负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尽管身处困境,但仍对未来抱有希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还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思索。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