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掘冢歌
岘冈西北龛村路,近郭家家葬坟墓。
富家尽栽松柏林,葬时装敛帛与金。
百年太平人事好,时时子孙来拜扫。
祭馀列宴画亭深,细马香车入青草。
墓门碑石高峥嵘,界水连山谁敢争。
枯枝堕地无人拾,牧竖驱牛山下行。
乱兵西来人散走,青野荒荒绝鸡狗。
丘坟已见遭掘伐,棺椁还闻被椎剖。
锦衾绣袂颜色新,玉珥金环光照人。
千年幽鬼窖中物,去作谁家富贵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岘(xiàn)冈:山名。
- 龛(kān)村路:供奉神佛的小阁子似的村庄道路。
- 敛(liǎn):收起,收集。
- 峥嵘(zhēng róng):高峻突出的样子。
- 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 椎(chuí):敲打东西的器具。
- 袂(mèi):衣袖。
- 珥(ěr):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翻译
在岘冈的西北方,沿着龛村路走去,靠近城郭的地方家家都埋葬着坟墓。 富有的人家全都栽满了松柏林,下葬时收敛着丝绸布帛与金银财宝。 百年太平时期,人们生活安好,子孙们时常前来祭拜扫墓。 祭祀结束后在幽深的画亭中摆列宴席,骑着细马乘着香车进入青青草地。 墓门的碑石高大而突出,以水为界,以山相连,谁敢来争抢呢? 干枯的树枝掉落在地无人捡拾,牧童赶着牛在山下行走。 战乱的士兵从西边而来,人们四处逃散,青青的郊野变得荒芜,鸡狗都不见了踪影。 坟墓已经被挖掘破坏,棺材还听说被撬开剖析。 锦缎的被子和绣着花纹的衣袖颜色崭新,玉制的耳环和金制的环饰闪耀着光芒。 这些千年的幽鬼窖中的物品,会去到谁家成为富贵的象征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和遭遇,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战乱带来的破坏。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太平时期富家墓地的豪华和子孙的祭祀,形成了一种安宁繁荣的景象。然而,后半部分画风突变,描述了乱兵来袭后,墓地遭到掘伐,棺椁被破坏,财物被掠夺的惨状,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沉,通过对墓地前后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北园池上联句 》 —— [ 明 ] 刘崧
- 《 同舒伯源自双溪口度桥登高山望幽谷诸峰赋八绝其八 》 —— [ 明 ] 刘崧
- 《 题枯林上人墨兰四首其四 》 —— [ 明 ] 刘崧
- 《 送友人南归 》 —— [ 明 ] 刘崧
- 《 寄题金精山凌云亭为王太守赋 》 —— [ 明 ] 刘崧
- 《 题牛熙百猿图歌 》 —— [ 明 ] 刘崧
- 《 夜宿司徒铺以送徒喧杂锅釜不空童仆不及炊爨而去因忆岭南旧事谩赋 》 —— [ 明 ] 刘崧
- 《 题沧洲书舫图送张子明归武夷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