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诗挽先君者依韵答之二首

浮世埃尘一亩宫,可怜遽问若堂封。 音容永隔幽明路,涕泪虚悬旦暮钟。 野服祇伤残薜荔,秋江何用怨芙蓉。 凭谁为作招魂赋,缥缈烟霞七十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世: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
  • 埃尘:尘土,这里指尘世的纷扰。
  • 一亩宫:指地方小。
  • (jù):突然。
  • 若堂封:指若木的封邑,传说中极远的地方。此处指亡父的归宿之地。
  • 幽明路:指生与死的界限,阴间与阳间的道路。
  • 涕泪:眼泪。
  • 旦暮钟:早晚的钟声,这里表示时刻思念。
  • 野服:村野平民服装。
  • (zhǐ):只,仅仅。
  • 残薜荔:残败的薜荔,薜荔(bì lì)是一种蔓生植物。
  • 芙蓉:荷花,此处诗人以芙蓉自比。
  • 招魂赋:招死者之魂或召回离逝的人的诗文。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翻译

在这纷扰的人世中仅有一小处安身之地,可怜父亲突然离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 音容笑貌永远隔绝在阴阳两界,我的眼泪和思念无时无刻不在,像早晚的钟声一样悬着。 身着村野平民的服装,只看到残败的薜荔,秋天的江面上,我又何必埋怨那芙蓉呢? 凭借谁来为父亲写一篇招魂的赋文呢,在那隐隐约约的七十座山峰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先君的挽诗的依韵答和,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离世的悲痛和思念之情。诗的开头“浮世埃尘一亩宫,可怜遽问若堂封”,描绘了人世的纷扰和父亲突然离去的无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音容永隔幽明路,涕泪虚悬旦暮钟”,直接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生与死的隔绝让作者痛苦不已,泪水和思念时刻萦绕心头。“野服祇伤残薜荔,秋江何用怨芙蓉”,通过描写自己的穿着和周围的景物,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和无奈。最后“凭谁为作招魂赋,缥缈烟霞七十峰”,作者希望有人能为父亲写一篇招魂的赋文,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和对逝者的追思,而“缥缈烟霞七十峰”则增添了一种虚幻、迷离的意境,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