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zhāo)早晨。
- 辄:就。
- 月华:月光,月色。
- 登高兴:登高时的兴致。
- 落帽情: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和雅兴。
-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以驱邪避灾。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声。
翻译
风雨接连好几日,几乎要淹没整座城,今晚高兴地看到明亮的月光。 半轮月亮的影子移动,增添了登高的兴致,万里光辉之余,更有重阳节的雅兴。 身处两地的人,茱萸之分引起了客居他乡之人的思念,几家传出的捣衣声扰乱了秋天的声音。 喝酒喝到畅快时,不要回来得太慢,怕在楼头生出百般感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述风雨连日,而后喜见月华明,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见到月色后的欣喜之情。颔联中“半轮影动”描绘了月亮的动态,“登高兴”和“落帽情”则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时的愉悦和对重阳节传统的感受。颈联通过“两地茱萸分客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思念之情,“几家砧杵乱秋声”以捣衣声烘托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尾联则强调了要及时行乐,否则会在楼头产生诸多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和环境下的复杂心情。
卢龙云的其他作品
- 《 元夕司马陈公宅观灯答和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和咏物诗十首雁字 》 —— [ 明 ] 卢龙云
- 《 送袁伯益比部南还二首 》 —— [ 明 ] 卢龙云
- 《 为林太学兄弟于初腊寿其尊人六十 》 —— [ 明 ] 卢龙云
- 《 夜泊洸口昔回自贵竹时所取道也感赋三首 》 —— [ 明 ] 卢龙云
- 《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 —— [ 明 ] 卢龙云
- 《 五言集句十首月下行舟 》 —— [ 明 ] 卢龙云
- 《 三月抵京二首 》 —— [ 明 ] 卢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