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霸台时月落西方倒映台榭倚楼数酌而别

风雨连朝欲满城,今宵喜见月华明。 半轮影动登高兴,万里光馀落帽情。 两地茱萸分客思,几家砧杵乱秋声。 酒酣莫更归来缓,怕遣楼头百感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āo)早晨。
  • :就。
  • 月华:月光,月色。
  • 登高兴:登高时的兴致。
  • 落帽情: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和雅兴。
  •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以驱邪避灾。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声。

翻译

风雨接连好几日,几乎要淹没整座城,今晚高兴地看到明亮的月光。 半轮月亮的影子移动,增添了登高的兴致,万里光辉之余,更有重阳节的雅兴。 身处两地的人,茱萸之分引起了客居他乡之人的思念,几家传出的捣衣声扰乱了秋天的声音。 喝酒喝到畅快时,不要回来得太慢,怕在楼头生出百般感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述风雨连日,而后喜见月华明,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见到月色后的欣喜之情。颔联中“半轮影动”描绘了月亮的动态,“登高兴”和“落帽情”则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时的愉悦和对重阳节传统的感受。颈联通过“两地茱萸分客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思念之情,“几家砧杵乱秋声”以捣衣声烘托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尾联则强调了要及时行乐,否则会在楼头产生诸多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和环境下的复杂心情。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