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赠何柘湖内翰春首得请之作二首

· 卢宁
词林蓄积富如京,翰墨官休似个清。 冠盖世途殊少味,靡芜春雨更多情。 蓬山东路终留舄,淮水西窗暂对莺。 吏问金龟还玉署,谪仙持当酒家城。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词林: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 翰墨:原指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 个清:这里指的是一种清静的状态。
  •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
  • 世途:人生道路;世间的经历。
  • 靡芜:一种香草名,这里可理解为散发着芬芳。
  • 蓬山: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 留舄(舄:xì):留下鞋子,后以“留舄”为仙人留下鞋的典故,这里指将要离去。
  • 淮水:这里指的是某个地方的水域。
  • 金龟:唐武则天时官员的佩饰,后用以表示官员的身份。
  • 玉署:官署的美称。

翻译

翰林院的才学积累丰富如同京城,辞去官职后在翰墨之林仿若处于一种清静之境。官吏的生活在世间路途上显得缺少趣味,那散发着芬芳的春雨却饱含着更多的情意。如同将要前往蓬莱山的东边道路最终留下鞋子(意味着将要离开),在淮水西边的窗前暂时对着黄莺。差吏询问佩戴金龟的官员是否返回官署,这谪仙般的人物却把它当作在酒家城中的凭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何柘湖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翰林院的描述以及对何柘湖辞官后的状态和情感的刻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对自然情感的赞美。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翰林院的丰富才学以及辞官后的清静,形成一种对比。中间两句通过“冠盖世途殊少味”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某种厌倦,而“靡芜春雨更多情”则转向对自然美好情感的描绘。最后两句则用“蓬山东路终留舄”暗示何柘湖的离开,同时通过“吏问金龟还玉署,谪仙持当酒家城”表现出何柘湖的一种超脱和不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艺术水平。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