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罗隐溪过蕉林趋鼎湖山口

夹岸寒梢画不成,篮舆亭午簦一经。 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 乱石通流残雪响,长堤护潦野云平。 上方指点烟霄外,山未斜阳欲缓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ēng):古代有柄的笠,类似雨伞。
  • (lǎo):雨水大或路上的流水,积水。

翻译

两岸寒冷的树枝美好得难以描画,中午时分我坐着轿子打着伞经过此地。这树林让人怀疑是草书大师潜心习书的地方,这溪流是因诗人停船而得名。杂乱的石头使得溪水流动,残雪消融发出声响,长长的堤岸保护着积水,野外的云彩平静飘荡。向上看去,那指点的方向在云烟之外的高处,山峦还未被斜阳笼罩,我想要慢慢地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罗隐溪一带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夹岸寒梢画不成”展现了两岸树枝的独特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林疑草圣耽书地,溪为诗人泊棹名”两句,运用联想和想象,赋予树林和溪流以文化内涵,增添了诗意的韵味。“乱石通流残雪响,长堤护潦野云平”则细腻地描写了溪边的景色,乱石、流水、残雪、长堤、野云,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最后“上方指点烟霄外,山未斜阳欲缓行”,表达了诗人对高处景致的向往以及想要悠然欣赏美景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