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渡中作
四十未闻道,素尚栖名山。
兹怀逾二纪,理策及晨间。
水宿越再晨,奄昏亦已三。
棹讴烟雾里,微月照潺湲。
借问我何为,景行朱明天。
此中多贤哲,在野若龙渊。
崆峒礼广成,柱下师老聃。
熙攘尘埃子,予心亶不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闻道:领会某种道理。
- 素尚:平素的志向。
- 栖:居住、停留。
- 名山:著名的大山。
- 兹怀:这种情怀。
- 逾:超过。
- 二纪:二十四年。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 理策:准备好马鞭,这里指准备启程。
- 水宿:在水边过夜。
- 奄昏:傍晚时分。
- 棹讴:船桨划船的声音和歌声。
- 潺湲(chán yuán):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 景行:高尚的德行。
- 朱明:夏季。
- 贤哲:贤明睿智的人。
- 龙渊:深渊,这里指人才聚集之地。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黄帝曾在此向广成子问道。
- 广成: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
- 柱下:指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代称。
- 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熙攘:热闹纷杂。
- 尘埃子:指世俗中追名逐利的人。
- 予心:我的心意。
- 亶(dǎn):实在、诚然。
翻译
四十岁了还没有领悟到大道,我平素就向往居住在名山大川之中。 这种情怀已经超过了二十四年,如今在早晨整理好马鞭准备出发。 在水上过夜又过了两个早晨,到了傍晚也已经是第三天了。 船桨的声音和歌声在烟雾中回荡,微弱的月光照着缓缓流动的江水。 若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德行如同光明的夏日。 这里有许多贤明睿智的人,在民间就像处在深渊中的龙一样隐藏着。 在崆峒山黄帝向广成子请教礼仪,老子曾是周柱下史并为师传道。 那些在尘世中喧闹、追逐名利的人,我的内心实在不以为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虽已四十岁却仍未闻道,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对名山的向往,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接下来描述了行程中的情景,如在水上过夜、傍晚的景象等,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认为在这山中汇聚了众多贤哲,他们就像隐藏在深渊中的龙一样,富有智慧和才华。诗中提到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以及老子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明自己对那些熙攘于尘埃、追逐名利的人的态度,显示出他的清高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古代贤哲的提及,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