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鱼目诧明月,瓦釜誇黄钟。 子野久已矣,离朱难再逢。 策名为誉鹄,落魄成讥丛。 岂敢慕黄虞,兢兢多苦衷。 圭窦蒿莱没,时有虎狼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目:鱼眼睛,比喻以假乱真。(鱼:yú)
  • 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比喻无才无能的人。(釜:fǔ)
  •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这里泛指高雅的音乐或优秀的作品。
  • 子野:此处可能指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这里用以代表有才华的人。
  • 离朱:古代视力极好的人,这里喻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离:lí)
  • 策名:出仕,为官。
  • 誉鹄:美好的名声,赞誉如天鹅般高洁。
  • 落魄:潦倒失意。
  • 圭窦:形状如圭的墙洞,借指微贱之家的门户。(圭:guī)
  • 蒿莱:野草,杂草。(蒿:hāo)

翻译

鱼眼却惊异地自比明月,瓦锅妄自吹嘘堪比黄钟。像子野那样的人才早已不在,善于识别人才的离朱也难以再遇。追求名声如同期盼高洁的天鹅,失意潦倒后却成为众人讥讽的对象。怎敢仰慕唐尧虞舜的时代,我小心谨慎,心中却充满了苦衷。贫寒之家的门户被野草埋没,不时还有虎狼的踪迹出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用“鱼目诧明月,瓦釜夸黄钟”来讽刺社会上以次充好、无能者却自负的现象。“子野久已矣,离朱难再逢”则表达了对人才匮乏和难以被发现的无奈。作者觉得自己追求美好名声,但最终却落魄失意,心中满是苦衷。“岂敢慕黄虞,兢兢多苦衷”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最后“圭窦蒿莱没,时有虎狼踪”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危险。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犀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