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太学筑堤防海乡人德之立石纪功为赋二首

银浪兼天远,金堤历岁成。 回澜过砥柱,拯溺遍群生。 沧海将相变,污邪尽可耕。 睹河思绩茂,况已颂如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浪:指白色的海浪。
  • 兼天:连天。
  • 金堤:坚固的堤堰。
  • 历岁:经过一年或多年。
  • 回澜:回旋的波涛。
  • 砥柱:山名,在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中,这里比喻能负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 拯溺:救援溺水的人,引申为救助、拯救。
  • 沧海:大海。
  • 将相变:意思是将来或许会发生变化。
  • 污邪:地势低下、容易积水的劣田。

翻译

白色的海浪连天远去,坚固的堤堰经过多年才建成。 回旋的波涛如同经过砥柱山一般,拯救了众多溺水的生命。 大海或许将来会有所变化,那些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劣田也都可以耕种了。 看到这河道(这里代指堤防)就想到功绩的卓著,何况已经有很多人歌颂称赞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邹太学筑堤防海的功绩。诗的前两句通过“银浪兼天远”展现出大海的壮阔,同时“金堤历岁成”强调了筑堤工程的艰巨和耗时之久。接下来的两句“回澜过砥柱,拯溺遍群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堤防的作用,它像砥柱山一样挡住了波涛,拯救了众多百姓。后两句“沧海将相变,污邪尽可耕”则展望了未来,暗示着堤防的建成将带来的积极影响,沧海可能会改变,劣田也能得以耕种。最后一句“睹河思绩茂,况已颂如京”,表达了人们对邹太学功绩的肯定和歌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宏大,充分体现了邹太学筑堤防海这一功绩的伟大和重要意义。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