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与诸文学对月酌别

砧杵秋将半,新情夜色良。 举杯同问月,今夕各他乡。 客里萍踪合,尊中桂子香。 当歌还进酒,明发思偏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 萍踪:像浮萍般漂泊不定的行踪。
  • :同“樽”,酒杯。
  • 桂子:桂花。

翻译

秋意渐浓,已快到中秋,今晚的月色美好,让人心情愉悦。大家共同举杯询问明月,今夜我们却各自在他乡。在这客居之地,大家如浮萍般相聚,酒杯中飘来桂花的香气。应当纵情歌唱,继续饮酒,然而想到明日就要分别,心中的思念便愈发绵长。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诸文学对月酌别时的情景和感受。诗的首联通过“砧杵秋将半”点明时节,同时“新情夜色良”营造出一种美好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颔联“举杯同问月,今夕各他乡”,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身处他乡的离愁别绪。颈联“客里萍踪合,尊中桂子香”,写出了在他乡漂泊中难得的相聚以及饮酒时的情景,“萍踪合”体现了相聚的不易,“桂子香”则增添了几分诗意。尾联“当歌还进酒,明发思偏长”,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分别的不舍,以“当歌进酒”的方式暂时缓解离别的愁绪,但想到明天就要分别,思念之情愈发深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月色、饮酒、分别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