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白马祠送曾照磨领兵防龙泉寇

· 刘崧
将军骑白马,朝出西门道。 初日射旂竿,秋风动原草。 问君此何之,鞍马甚光仪。 新承大夫命,去逐红巾儿。 笳鸣武溪曲,鞭指石州路。 手持白羽箭,却射林间虎。 深行五十里,提卒三千人。 定摧中军帐,独清西北尘。 丈夫誓杀贼,老剑耀如雪。 箫鼓城南楼,归来宴明月。 送君白马祠,因吟白马篇。 殷勤折杨柳,赠比珊瑚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í):同“旗”。
  • (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
  • 红巾儿:指元末农民起义军,他们以红巾裹头,故称。

翻译

将军骑着白马,清晨从西门大道出发。 初升的太阳照在旗杆上,秋风吹动着原野的草。 问将军此去何处,马鞍和战马甚是光鲜威仪。 新接受了大夫的命令,前去追击红巾军。 胡笳声在武溪曲中响起,马鞭指向石州路。 手拿白色羽箭,却射向林间的老虎。 深入前行五十里,带领三千士卒。 一定要摧毁敌军中军帐,独自清扫西北的敌尘。 大丈夫发誓杀贼,古老的剑闪耀如白雪。 在城南楼吹箫击鼓,归来后在明月下宴饮。 送你到白马祠,因而吟诵白马篇。 情意恳切地折下杨柳枝,赠予你好比珊瑚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领兵出征的情景,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英勇的精神。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将军清晨骑白马出发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的形象。“初日射旂竿,秋风动原草”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壮烈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交代了将军出征的原因和使命,表现了将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笳鸣武溪曲,鞭指石州路”和“手持白羽箭,却射林间虎”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将军行军的情景和英勇的表现。诗中表达了将军誓杀贼寇、保卫国家的决心,“丈夫誓杀贼,老剑耀如雪”一句,将将军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中描写了将军归来后的情景,“箫鼓城南楼,归来宴明月”,表现出一种胜利后的喜悦和欢庆。整首诗节奏明快,气势磅礴,通过对将军形象和行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