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幅四首

· 卢宁
天籁本来鸣气序,指头应解拨心源。 弦声未数钟期遇,要得春和理性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籁(tiān lài):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 气序:节气次序,这里指自然的节令变化。
  • 指头:这里指弹奏乐器的手指。
  • 拨心源:触动内心的源泉,表达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 弦声:琴弦发出的声音,这里指音乐。
  • 钟期遇: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指知音相遇。传说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琴时意在高山或流水,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后人便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
  • 春和:春日和暖,也可引申为和谐、平和的气氛。
  • 理性元:理性的本源或本质。

翻译

自然界的声音原本就遵循着节气的次序而鸣响,弹奏乐器的手指应该能够拨动内心的源泉。 那琴弦发出的声音,还未能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那样遇到知音,要想得到春日般的和谐以及理性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以音乐为主题,探讨了音乐与自然、内心以及知音的关系。诗的前两句强调了音乐与自然节令的联系,以及通过手指弹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那样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平和以及理性本质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用典恰当,将音乐的魅力和意义蕴含其中,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