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山有作寄逸民用光道新

古城岩下半庄山,恰对澄江水一湾。 列岫拖岚围竹坞,小塘分绿浸柴关。 醉招猿鹤惊相下,清爱渔樵去复还。 此景近来频入梦,病身何日可投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城岩:指家山附近的一处岩石地貌。
  • 半庄山:山名,可能指山的一部分或山脚下的村庄。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列岫:连绵的山峰。
  • 拖岚:山间的雾气。
  • 竹坞:竹林环绕的地方。
  • 柴关:用柴木做成的门,指简朴的居所。
  • 猿鹤:猿猴和鹤,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
  • 渔樵:渔夫和樵夫,代表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简朴。
  • 投閒:投身于闲适的生活。

翻译

古城岩下,半庄山静静矗立,正对着一湾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被山间的雾气环绕,形成了一片竹林环绕的幽静之地,小塘的水色浸润着简朴的柴门。醉意中招来猿猴和鹤的惊奇,它们似乎在欢迎我,而我则喜爱渔夫和樵夫那来去自如的田园生活。近来,这样的景象频繁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我这病弱的身体何时才能真正投身于这样的闲适生活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深切怀念和向往。诗中,“古城岩”、“半庄山”、“澄江”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渴望。通过“猿鹤”和“渔樵”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和闲适的生活理想。结尾的“病身何日可投閒”则透露出作者因疾病而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向往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普遍心态。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