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忽数人被甲持弩至道左俟土酋及见余或揖或跪译者曰此倚石村部民也期此地迎酋而归既而上马从行至晚同宿山中赋此
部落皆亭障,民氓尽卒徒。
甲兵无外侮,弩矢有前驱。
擒贼非难事,安边是远图。
君恩同雨露,何地不沾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部落:指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 亭障:古代边塞的防御工事。
- 民氓:普通百姓。
- 卒徒:士兵。
-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
- 外侮:外来的侵略或威胁。
- 弩矢:弩箭,古代的一种远程武器。
- 前驱:先锋,先头部队。
- 擒贼:捉拿盗贼或敌人。
- 安边:安定边疆。
- 远图:长远的计划或目标。
- 君恩:皇帝的恩泽。
- 雨露:比喻恩泽。
- 沾濡:浸湿,比喻受到恩泽。
翻译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都设有防御工事,普通百姓也都成了士兵。 我们的武备足以抵御外来的侵略,弩箭作为先锋在前方开路。 捉拿盗贼并非难事,安定边疆才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皇帝的恩泽如同雨露,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它的滋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地区的防御景象和民众的军事化生活,强调了武备的重要性和安定边疆的长远目标。诗中,“甲兵无外侮,弩矢有前驱”展示了边疆的坚固防御和先锋的勇猛,而“擒贼非难事,安边是远图”则体现了对边疆安定的深思熟虑。最后,以“君恩同雨露,何地不沾濡”作结,表达了皇帝恩泽广被,边疆人民深受其惠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边疆的防御状况和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