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见。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今南京市。
- 蟠龙山:位于南京,孝陵所在地。
- 寝殿:陵墓中的主要建筑,用于安放皇帝的棺椁。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 紫气:象征吉祥的云气。
- 神武:英明神武,指皇帝的威严和能力。
- 霜令肃:比喻皇帝的政令严明如霜。
- 睿容:皇帝的容貌,这里指皇帝的画像或塑像。
- 日华升:太阳升起,比喻皇帝的威严和光辉。
- 万年成法:指长久不变的法律或制度。
- 周典:周朝的典章制度,这里泛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 兴王:指建立王朝的君主。
- 祖舜陵:舜是古代的圣王,其陵墓象征着对古代圣王的尊崇。
- 圣德有碑:记载皇帝圣德的石碑。
- 虹光:彩虹般的光芒,象征吉祥。
- 崚嶒 (léng céng):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翻译
在蟠龙山上,柏树层层叠叠,陵墓中的寝殿巍峨耸立,紫气腾腾。皇帝的神武形象依旧占有着严霜般的政令,他的睿智容颜仿佛如日华般升起。万年的法律制度尊崇周朝的典章,一代兴起的王者尊崇舜的陵墓。记载圣德的石碑高达百尺,虹光终夜照耀着高耸险峻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孝陵的庄严景象,通过对蟠龙山、寝殿、紫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陵墓的雄伟和皇帝的威严。诗中“神武尚占霜令肃”和“睿容如见日华升”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皇帝的英明和政令的严明。结尾的“圣德有碑高百尺,虹光终夕照崚嶒”则进一步以石碑和虹光为象征,赞美了皇帝的圣德和陵墓的永恒光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