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柳州赠江华长老

· 童轩
丈室团菁茅,禅心湛虚寂。 去岁舂陵来,萧然寄高迹。 贝叶坐翻经,篝灯寒照壁。 万虑了无营,一盂饭昏夕。 松关疏雨鸣,竹坞幽泉滴。 入定起来迟,昙花满身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团菁茅:团,聚集;菁茅,一种植物,这里指用菁茅编织的物品。
  • 湛虚寂:湛,深沉;虚寂,空寂无为。
  • 舂陵:地名,今湖南省境内。
  • 萧然:形容环境清静。
  • 高迹:高尚的行为或行踪。
  • 贝叶:指佛经,古时佛经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 篝灯:用竹笼罩着的灯。
  • 寒照壁:寒冷的灯光照在墙壁上。
  • 万虑了无营:万虑,各种思虑;了无营,完全没有经营或追求。
  • 一盂饭昏夕:盂,盛饭的器具;昏夕,黄昏和夜晚。
  • 松关:松树间的关口,形容环境幽静。
  • 竹坞:竹林中的小屋。
  • 幽泉:幽静的泉水。
  • 入定:佛教用语,指心神进入一种静寂的状态。
  • 昙花:佛教中的一种花,象征短暂而美好的事物。

翻译

僧人的居室里聚集着用菁茅编织的物品,他的禅心深沉而空寂。去年他从舂陵来到这里,静静地留下了高尚的行踪。他坐在那里翻阅佛经,用竹笼罩着的灯寒光照在墙壁上。他心中没有任何杂念,只有一碗饭从黄昏吃到夜晚。松树间的关口传来疏雨的声音,竹林中的小屋旁幽静的泉水滴落。他入定后起来得很晚,身上积满了昙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侣深居简出的生活,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状态的刻画,展现了禅宗的虚静之美。诗中“丈室团菁茅,禅心湛虚寂”直接点出了僧侣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而“贝叶坐翻经,篝灯寒照壁”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表现了僧侣的日常修行。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松关疏雨鸣,竹坞幽泉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禅院之中,感受到僧侣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禅宗生活的恬淡与超脱。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