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先德诗四十韵

维祖奉训初,治中肇德庆。 倦游憩增城,定卜甘泉境。 再传县簿君,民事亦簿领。 元帅出乱季,保障六乡靖。 池鱼贷断死,先期自归命。 他乡绐乞囚,完保士腰颈。 舟师厄苏寇,率义援乃竞。 甘泉名义乡,获免降军令。 孤婴暂微弱,继世复蕃盛。 我祖樵林公,鹡鸰五呼应。 人皆好誇靡,我独乐居静。 冥栖上游庄,林塘互交映。 我师尝卧游,题诗寄高兴。 上苏上游樵,下钓铁江泳。 春至理农桑,蚕熟谷亦颖。 夫人自蚕缫,谷易丝绢并。 以兹广土业,土直宁优剩。 孝友动里闾,行义太丘等。 自兹重乡评,世业保终竟。 显考曰怡庵,高才乃雄逞。 直志靡款曲,正色奸回屏。 强弱以弱强,高义畏乡井。 损己忧人忧,人众天久定。 好士屡济贫,乐友侠游骋。 长洗荤血肠,日啜十瓶茗。 谥妣曰贤母,四十孀居整。 贞智与慈俭,纯诚自天性。 高人阳明子,碑表阐幽行。 恨公不立朝,大节唾奸佞。 水也寔不肖,承德数世永。 每感尹母言,且免咸父订。 妄秉圣途志,岁暮徒耿耿。 特立与群疑,独行耻孤影。 年颓志不酬,挥戈倡予猛。 远道行跛鳖,渊泉汲短绠。 二品蒙素飧,深夜愧私省。 恭逢圣主恩,褒封一朝并。 三世连八座,祖考及予姓。 维昔世田家,迈迹自今炳。 誓当报主恩,出心以为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治中:古代官名,指治理地方的官员。
  • 簿领:指文书和簿册,这里指处理文书的工作。
  • 元帅:古代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
  • 保障:保护,确保安全。
  • :安定,平定。
  • 贷断死:免除死刑。
  • 绐乞囚:欺骗乞求的囚犯。
  • :遭遇困难。
  • 蕃盛:繁荣昌盛。
  • 鹡鸰:一种鸟,这里比喻兄弟。
  • 冥栖:隐居。
  • 卧游:指在家中想象游览。
  • 铁江:地名,指江河。
  • :指缫丝,即抽取蚕丝。
  • 土直:土地的价值。
  • 太丘:古代地名,这里指高尚的行为。
  • 款曲:曲折,这里指不直率。
  • 奸回:奸诈的行为。
  • 谥妣:对已故母亲的尊称。
  • 孀居:寡妇居住。
  • 幽行:隐秘的行为。
  • :鄙视。
  • :确实。
  • 咸父:对父亲的尊称。
  • 耿耿:心中不安。
  • 挥戈:挥动武器,这里指努力奋斗。
  • 跛鳖:比喻行走困难。
  • 短绠:短绳,比喻能力有限。
  • 素飧:简单的饭菜,比喻清贫。
  • 褒封:表扬和封赏。
  • 八座:指高官。
  • 迈迹:超越前人的成就。

翻译

我的祖先最初担任治中这一官职,开始在德庆建立德行。在厌倦了游历之后,他选择在增城休息,最终定居在甘泉境。他的后代,一位县簿君,虽然主要处理文书工作,但也关心民事。在乱世中,元帅出现,保障了六乡的安定。他免除了一些人的死刑,提前让他们自首。在其他地方,他保护了士人的生命安全。当舟师遭遇苏寇的困难时,他率领义军援助,最终成功。甘泉名义乡,因此免于降军的命令。孤婴虽然暂时微弱,但后代又繁荣昌盛。我的祖父樵林公,兄弟五人相互呼应。人们都喜欢奢侈,而我独爱安静的生活。我隐居在上游庄,林塘景色交相辉映。我的老师曾在家中想象游览,题诗表达高兴的心情。我上苏上游樵,下钓铁江泳。春天来临时,我料理农桑,蚕熟谷也成熟。夫人自己缫丝,谷物换成丝绢。因此,我们的土地价值增加,土地的价值也更加优越。孝友的行为感动了邻里,高尚的行为如同太丘。从此,我们重视乡里的评价,保持了世代的事业。我的父亲怡庵,才华横溢,直率的性格不善于曲折,正直的态度屏蔽了奸诈。他以弱胜强,高尚的义气令人敬畏。他忧虑他人,相信人多力量大,天命久定。他喜欢帮助贫困的士人,乐于与侠义的朋友交往。他长期保持清白的饮食习惯,每天喝十瓶茶。我的母亲被尊称为贤母,四十岁开始守寡。她的贞智、慈俭和纯诚都是天生的。高人阳明子,揭示了她的隐秘行为。遗憾的是,我的父亲没有在朝中立功,他的大节令人鄙视奸佞。我确实不肖,但承继了数代的德行。每当我感受到尹母的话,我都会避免父亲的订正。我妄想秉持圣人的道路,但岁月已晚,心中不安。我特立独行,耻于孤影。年纪渐长,志向未酬,我挥动武器,倡导大家勇猛。我行走艰难,如跛鳖般,从深渊中汲取知识,如短绳般有限。我享受着二品的待遇,深夜时常自我反省。幸逢圣主的恩典,一天之内受到表扬和封赏。三代人连续获得八座的高位,包括我的祖父、父亲和我自己。我们家从昔日的农家,到现在超越前人的成就,都显赫起来。我发誓要报答主的恩情,以我的真心作为证明。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对其家族历史的回顾和自我反思。诗中详细叙述了家族从祖辈到自己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家族成员的德行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族传统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鹡鸰五呼应”、“太丘等”等,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自己家族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道德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既是对家族历史的赞美,也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