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次舆浦王公冬至前二日韵

剥馀天亦复,天地讵无心。 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 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剥馀(bō yú):指事物经过剥落后剩下的部分。
  • (jù):岂,难道。
  • 剥复:指事物的消长、盛衰。
  • (hé):何,什么。
  • 升沈:升降,指事物的起伏变化。
  • 无声臭:无声无味,形容极其微妙或难以察觉。

翻译

天道在万物剥落后也会恢复,天地难道没有心意吗? 我独自观察这消长变化的微妙,千年一遇的知音啊。 流行与充塞,整个宇宙何来升降? 这些事情无声无味,茫茫然又该去哪里寻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深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天道循环、事物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剥馀天亦复”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洞察,也隐含了对人生起伏的感慨。后文通过对“剥复几”、“流行与充塞”等抽象概念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的交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